综合整治临违建筑确保西山城市品质
发布时间:2016-04-25
来源:

        3月19日,结合省、市相关工作的会议精神,西山区紧急召开临违建筑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上,一句“整治范围内无特权”,表明了区委区政府综合整治临违建筑的决心和力度。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西山区综合整治阶段性工作效果显著。截至目前,全区共拆除新增违法建筑35宗,自3月以来拆除总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对29个 违法用地建盖的厂房、仓库等,区国土分局已经进行立案调查,纳入片区改造计划的109宗违法建筑各部门进行了严格管控,未发现生产经营活动。

  堵源头 加强巡查防微杜渐

  在3月19日西山区临违建筑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议上,西山区结合各部门和街道的职能职责,制定了不同的目标责任书,由区级领导与区城管综合执法局、区规划分局、区国土资源分局、福海街道办事处分别签订,全面推进临违建筑综合整治工作。

   按照《西山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开展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区级分管领导已经与全区10家街道办事处、12家职能单位签订了22份责任书, 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各社区主任签订拆临拆违责任书,社区干部签订公开承诺书。明确责任分工,层层分解任务,制定临违建筑综合整治 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对临违建筑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确保实现违法建设整治工作目标。

  为了有效遏制辖区农房违建,从源头上堵住违 法建设行为,根据西山区集中整治的安排部署,海口街道、碧鸡、团结等涉农街道,从加大巡查力度、进村堵卡等方面,重点整治物流园、仓库、厂房等租地建盖违 法建设的行为。此外,西山区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巡查和监督,把城市管理纳入法治化、长效化、规范化轨道,各街道党工委要督 促社区干部自觉做到“两公开一承诺”,即公开宅基地和住宅面积,公开承租集体土地和建设面积,承诺不建设临违建筑。

  把违法建设行为扼制在萌芽状态,各街道办事处在常态巡查的基础上,建立了违法建设监督员机制,在每个社区设立至少一名违法建设监督员,与数字城管监督员共同履行违法建设监督职责。

  同时,充分发挥公安部门流动人口协管员作用,使其参与到违法建设的日巡查工作中。三名监督员每天对负责区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各自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零申报”制度。

   在西山区多个城中村,专项整治执法队伍的建立,是巡查网络构建的主力。执法队深入街道、社区、楼院巡查执法,深入排查辖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并制定专项整 治工作方案。发现辖区内违法建设一律停工,严防新增违建数量。加强重点片区、重要路口的值守监管,违法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工程机械等一律不许进村,通过 道路严控违法施工的可能性;对违法建设发现核查一起、查处取缔一起。

  重打击 多部门联合坚决拆除

  整治临违建筑,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只有所有单位联合,目标一致,才能劲往一处使,确保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为此,西山区建立了违法建设整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区违法建设整治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组织,定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听取各成员单位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研究拆临拆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安排制定可行性方案,推进问题的解决。

   联动查处、信息共享,是目前西山区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区、街道两级信息共享,及时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提供城乡规划用地、施工、环保、食品药 品、消防许可、房屋出租等信息;对于利用违法建筑物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安、规划、住建、市场监管、环保、消防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许可证照及验收手续;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查处违法建设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在验证、调阅材料以及停电、停水方面要给予积极配合。

  今年4月初,当记 者来到海口街道海丰社区时,老街一组的主道路边上,几天前还醒目矗立的一幢2层空心砖房已不见踪影,现场只剩下一堆砖块。“还在进行违法建设时,我们就已 经巡查发现,街道执法部门还下达了停止违建的通知书,可建房子的人不听。还没盖完,就被城管拆除了。”海丰社区一名工作人员介绍。

  发现一起,拆除一起,绝不手软。为此,各个街道都结合辖区实际,严格打击违法建设行为。

   海口街道地域狭长,从海口到石龙坝共有15公里,而且大部分违法建设都是建在山坡上的简易结构空心砖房,村民用于出租、养殖和果园看守。海口街道办事处 综合执法中队,以及海口工业园区城管局组成了4支队伍,采取每日巡查、蹲点守候等方式,违法建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为构建起群防群治的共建力量,西山区各街道加大宣传,在社区、村小组等违建高发地张贴了大量违法建筑举报电话和宣传标语,并对查处违法建筑典型案例进行公示,震慑违法建设行为,形成全民参与违法建设治理的良好氛围。

  多举措 疏堵结合重实效  

  在依法查堵,加强打击的同时,对于“三类房”修缮审批工作,西山区先行先试,将违法搭建与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区别开来。

   全市自2008年开展农房整治工作以来,迄今已6年未开展农房审批建设工作。经过多次与市级规划部门的汇报协调,今年西山区已开展了 “三类房”修缮审 批工作。不同于为了谋取利益“长高长胖”的违法建设行为,“三类房”是指危房、水淹房、火烧房,若不进行修缮,会对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危害。为此,西山区 最先在马街、福海两个街道进行试点。

  涉及“三类房”的群众,首先要向社区、村组提出申请,经核实后,再由办事处来进行审核,住建部门做 好房屋的鉴定工作后,经规划部门给出规划意见,根据“原面积、原基础、原层数”进行修缮。“目前福海办事处已经有18家初步取得规划意见,马街街道的申报 工作还在进行中。”西山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负责人介绍。

  目前,西山区“三类房”修缮审批工作正在逐步规范当中,接下来主管部门将加快这一工作,促进相关规定出台,确保西山区“三类房”合法规范有序建设,逐步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接下来,西山区将继续加强源头治理、常抓常管,建立长效机制,管好社区干部,拆除存量、杜绝增量,坚决打好临违建筑综合整治攻坚战。

 

 

 

本报记者:姚丹苹

新闻来源:《昆明日报》A03版

上一篇: 呈贡加快推进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多次约谈1600平方米违法建筑被助拆
下一篇 东华:对临违建筑“零容忍” 发现一起拆除一起
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
联系电话:0871-63160289
滇B2-20090009-5
技术支持 昆明信息港
扫码关注网格昆明
"爆料"身边的
城市综合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