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居民自治五华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 “微整治”让30年老巷舒畅了
发布时间:2016-05-23
来源:

       “感觉回到了才搬来时,整个院坝又新又整洁……”住在财神巷12号的居民这样感叹。今年5月,五华区护国街道和威远街社区对财神巷12号院坝环境进行修葺,并探索出了社区管理“三级管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工作模式,引导居民自治,培养“主人翁”意识。

  院坝环境之变 旧貌换新颜

  位于南屏街闹市背后的财神巷12号,建于上世纪80年代,因年久失修,小区内环境脏乱差,不仅降低了居民幸福指数,更让城市形象大打折扣。

  今年65岁的李奶奶,已经在财神巷12号院坝住了30多年。这几天,李奶奶都会提把小椅子到院坝里坐着烤太阳。但在这之前,她都要走到胜利堂,她说:“之前院子里又脏又乱,但是现在不同了,院坝里的卫生死角都干净了,我可以在家门口烤太阳了。”

   谈起院坝环境的改观,居民纷纷竖起大拇指。据了解,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财神巷12号,是一个有42户居民的老院坝。由于建设年代早,建设标准低,小区 内管线老化、道路破损、墙体饰面脱落,杂物、非机动车乱堆乱停等不文明现象更是经常发生,与邻近的商住楼形成巨大反差。

  今年初,威远街社区的工作人员多次来到12号院坝走访调查,并挨家挨户送去倡议书和征求意见书,“微改造”赢得了院坝居民广泛支持。

   最终,由威远街社区组织,爱心企业支持,居民踊跃参与共同完成了对12号院坝的“微改造”。现在,院坝里原本坑洼的路面恢复了平坦,密密麻麻的电缆线也 被梳理整齐、对枯死树木进行了更换、满是脚印的墙壁被重新粉刷……居民李明福说:“社区真正把为民服务工作做到家了,为我们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

  据了解,为彻底改善12号院坝景观,此次共粉刷楼道及院坝1300平方米,油漆楼道栏杆182平方米,清理院垃圾2吨,清理旧自行车30余辆。

  生活习惯之变 争当主人翁

  院坝环境的维持,需要所有业主的共同爱护。改造后,社区工作人员还组织12号院坝的居民召开了院坝会议,倡导居民爱护公共环境,树立“主人翁”意识。

  张友是12号院坝的一名租住户,用他的话来说,以前12号院坝的家更像是一个“旅社”。“以前我就是回来住,没有家的感觉,但是经过这几次和社区工作人员和邻居的接触,我觉得自己也是12号院坝的一分子。”

  昨天,张友和邻居一起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义务清扫活动。大家自发从家里拿出了扫帚、火钳等清洁工具,有的人负责清理废弃花盆,有的人负责清整废旧自行车等。王大姐说:“住了这么多年,第一次邻里间一起团结合作,为了我们自己的家园环境,真好!”

  不仅如此,为了改变12号院坝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威远街社区还请来了环卫工向居民做垃圾分类展示。倡导小区居民规范自身行为,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人人自觉参与卫生整治工作,个个主动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局面。

  居民自治之路 筑和谐社区

   据了解,在此次12号院坝“微整治”中,威远街社区探索出了“三级管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工作模式。即将辖区小区院坝内发生的问题分为 三级,针对不同问题,有不同解决方法和解决部门。按照问题复杂程度,各部门分级负责,上下联动,最终形成合力,将问题解决。

  “例如楼道 乱堆乱放杂物就是一级问题,这类问题由居民自治解决,通过居民公约、志愿服务等形式规范居民行为,营造文明氛围。”二级问题则是针对一些居民自治解决不 了,需要街道办事处或者社区组织共商共治解决的问题。他说:“例如小区门口的小游园整治居民就无法自己解决,这时就需要办事处和社区出面,和产权单位协商 才能处理。”而三级问题,则是指需要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的力量才能处理的重难点问题。

  该负责人表示,老旧小区“微整治”虽然是一个不大的工程,但需要街道、社区、居民之间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完成。他说,只有每个人都爱护自己居住的院坝和小区,才能真正实现把社区建成社会和谐、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的幸福乐园。

 

 

本报记者:陈姝羽

新闻来源:《昆明日报》A05版

上一篇: 盘龙开展综合整治解决“城市顽症”
下一篇 呈贡加快推进违法建设整治工作多次约谈1600平方米违法建筑被助拆
昆明市网格化综合监督指挥中心
联系电话:0871-63160289
滇B2-20090009-5
技术支持 昆明信息港
扫码关注网格昆明
"爆料"身边的
城市综合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