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我市建筑工地源头管理,11月23日起,市城管、住建部门成立联合督查组,对全市各区工地、道路等防尘工作 开展督查抽查。12月18日晚至19日凌晨,记者跟随联合督查组对部分工地抽查时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新型智能环保渣土车(下称“智能渣土车”)保有量 已达2256辆,可基本满足主城区渣运市场需求。同时,这些车已全部接入昆明市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综合信息管理控制平台,可进行网上审批和电子处置备案卡办 理。
18日22时20分左右,联合督查组首先来到位于官渡区环湖东路与福保路交叉口附近的傲珀澜庭城项目工地。记者看到,工地内的裸露土地均进行了覆盖。即使已是夜间,雾炮机仍在运转。从基坑到工地门口,已装载工程弃土的数十辆渣土车有序排列,等待冲洗后上路。
“这个工地内共有34辆智能渣土车在运营,平均每辆车每晚可拉运3趟,每天出土量约600方。”负责工地工程弃土拉运的云南绅顿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 理陈威力介绍,为配合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及建筑工地源头管理工作,公司建立军事化管理制度,要求所有车辆在进出工地前要清洗干净车身、轮胎、号牌,手续一 应俱全。
记者注意到,每辆渣土车挡风玻璃下方都有一块LED显示屏。当车辆发动后,屏幕上会滚动显示“核准有效”或“核准无效”,以及车速等信息。
“LED屏上显示的内容,是我市今年7月开始启用的电子处置备案卡内信息,包含是否具有渣土拉运资质,车辆行驶时速、期限、路线是否符合审批,可让相关 部门执法更有效率。”市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张明维介绍,今年,我市在原有渣土运输车辆北斗监控中心基础上,升级建成昆明市建筑垃圾运输处置综合信息 管理控制平台。平台可与各区城管、交警部门联网,进行网上审批和电子处置备案卡办理。审批通过后,通过平台将电子处置备案卡远程下发至申办车辆终端,平台 将自动按照审批的电子处置卡对渣土车运行时段、路线等要素进行管控。明年1月1日起,在我市运营的智能渣土车不再使用纸质处置备案卡,将全部使用电子处置 备案卡。
之后,督查组对西山、呈贡区部分工地进行了检查。
统计数字显示,截至12月5日,市、区城管、住建部门今年 共检查施工工地10841家次,下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125份,对238家次未按要求设置和使用“三池一设备”的施工工地进行现场督促整改,查获使 用无资质车辆运输渣土工地22家;查处各类违规运输处置建筑垃圾案件4738起。其中,未按规定密闭876起,无证运输3506起,查处无资质车辆227 起,道路污染129起。
本报记者:孙潇
新闻来源:《昆明日报》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