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东莞市首届城管开放日主会场活动在市中心广场 举行,我市300多名城管人员穿戴统一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标识,与广大市民见面。新城管、新作风、新形象,收获了市民的阵阵掌声。城市,是人民群众对美好 生活向往的直接载体。以开放的姿态、崭新的形象,迎接新的挑战,成为东莞城管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诠释。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在更 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启动之年,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深化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工作机制、美化城市环境、维护城市秩序、强化民生保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全市城管系统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 潮,围绕我市“坚定一个引领,实现六大跃升”的工作思路,把“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立足点、支撑点和发力点,补短板促提升、优环 境惠民生、强基础树新风,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格局,努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东莞市城市管理领域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新城管 新作风 新形象
体制改革方案获批改革迈向深水区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我市举办了首届城管开放日。在开放日上,全市城管系统数千名工作人员完成了换装,并统一了城市管理的标志标识,以一个新的形象展示在公众面前。与此同时,我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也迈出关键性一步。
11月29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东莞市深入推 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在机构设置、职能调整、队伍建设、人员身份、联合执法和司法衔接等方面对改革做出了安排。在本次体制改 革中,市城管局将增加住建领域的全部行政执法职能,环境保护管理方面、工商管理方面、水务管理方面、食品药品监管方面的部分行政执法职能。
2017年,是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今年5 月,市城管局与17个非中心镇(街)重新签订行政委托协议,下放给非中心镇(街)的事项按照下放给中心镇的事项确定,促进事权下放均等化。同时,对基层分 局工作人员进行专题业务培训,并统一印刷一批行政许可证交付基层分局使用,为全面推开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夯实基础。
市城管局提出,将以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不但解决工 作个案中流程繁琐、效率低下、执行力不足等表象问题,而且解决职能划分仍未理顺、机制建立还不完善、体制改革仍未最优等深层次问题,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 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
“强转树”专项行动
狠抓执法规范化提升城管队伍素质
今年以来,东莞市城管局致力于实施“强基”工程,提升城 管队伍综合素质。根据国家住建部、省住建厅工作部署,开展全市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重点抓好全员培训,规范化建设,文明 执法、人性化服务,作风建设、廉政纪律“三转”教育等方面重点工作,打造“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廉洁务实”的城管队伍。
“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各镇街城 管分局积极响应。凤岗城管分局要求领导班子坚持每周两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现场解热点、破难点,以此调动队伍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寮步城管分局创新抽调股室 人员参与一线轮值,全面强化一线执法工作,让工作人员都参与到执法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
东莞市城管局还以试点为抓手,系统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工 作,在全市选取了东城、寮步、大岭山、凤岗、塘厦、石龙、虎门等7个分局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要求相关分局在今年下半年抓紧开展办公场所标准化和 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在明年上半年全面完成执法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明确的各项任务。
今年,市城管局印发了《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机关办公场所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和《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机关执法装备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指引,提高城市管理规范化水平。这意味着东莞市城管场所建设和装备管理有了统一标准。
在执法装备标准化方面,相关指导意见将无人机作为各分局“标配”装备,建议有条件的分局要配置2架500万像素的无人机作为取证设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莞市至少有4个城管分局应用无人机进行城管执法,主要用于“两违”整治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环境卫生
新增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东莞城管系统近年来不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推动城市环境提升。这让市民切身感受到了变化——环境更加优美了,市容秩序更加有序了。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精神文明建设,迎接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 市复评验收,市城管局将城市“六乱”整治当作落实文明创建城乡环境“六整治”再整治再提升的重要行动来抓,落实人员责任,加强日常巡查,对发现的“六乱” 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市城管局各科室加强联系挂点片区的城市“六乱”督导,各镇街高度重视,发现相关问题督促分局及时整改。
同时,着力做好“广告栏、示范街、疏导点”试点建设,下发了《关于做好城市管理示范街创建工作的通知》,督促各分局落实好试点建设工作,切实维护了良好的市容市貌和城市秩序,为我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奠定良好环境基础。
而在垃圾处理方面,东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断增 强。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我市建有市区、横沥、麻涌、厚街四座环保热电厂,焚烧能力达到11300吨/日,加上虎门、塘厦、樟木头三座无害化卫生填埋场处理 能力约2000吨/日,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最大可达13300吨/日,基本可实现新增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目前,正在建设厚街环保热电厂一期技改增容工程,处理能 力700吨/日,预计2019年投产。届时,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12000吨/日,如一般工业垃圾不混入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目前正在制定措施,并 建设专门处理设施),可在全国、全省率先实现新增生活垃圾全焚烧零填埋。
接下来,市城管局将全力推进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无害化处理、存量垃圾清理整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等方面工作,为东莞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城市品质
大型活动展良好形象 精细管理促品质提升
城市规划年会、亚马&莞马、智博会、科技合作周……2017年下半年,东莞盛会一个接着一个,东莞城管始终以良好的状态,保持着城市的干净整洁。在做好日常管理的同时,全力保障大型赛事,向与会嘉宾展示了良好的城市品质。
以亚马&莞马为例,全市城管系统将做好“莞马” 沿线景观提升作为下半年工作重点。沿线各分局对路面、井盖、树池、道路指示牌、环卫、绿化等设施进行整改提升,对沿线的公交站亭站牌、路灯、大型广告牌、 桥梁隧道、标志牌等市政设施进行清洗翻新,开展沿线绿化开花植物点缀、景观花坛建设等专项工作,加强环卫保洁管理,提升“莞马”沿线景观效果。
亚马&莞马沿线路域整治提升是我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第一批城市建设项目之一。7月21日,全市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工作动员会明确城市管理提升作为十大重点领域之一,正式列入了城市品质三年提升计划。
对此,东莞市城管局提出,关键要抓住城市精细化管理这个核心任务,要用“绣花”的工夫管理城市,努力在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公共服务、城市秩序等方面提质提效,以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助推城市品质提升。
全市城管系统将在全市范围铺开城市景观提升工程。中心城区将通过环卫管理提升、绿化景观升级、城市夜景打造等,串联市区“绿脉”“水系”和“光带”,提高人文氛围和文化品位,提升市区城市环境首位度。
此外,中心广场修缮项目景观升级工作也纳入议事日程。东莞市城管部门计划用5年时间逐步对中心广场人工湖、喷雾广场等区域的景观灯饰及电气设施进行系统性修缮。下半年,城管部门将抓紧制订相关实施方案,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对接,率先做好中心广场景观灯饰的提升。
智慧城管
“数字城管”成全省样板 “市民通”推动全民共管
一直以来,市城管局都十分注重用信息化提升城市管理水 平。2017年7月1日,东莞“数字城管”已在中心城区(莞城、东城、南城、万江街道及松山湖园区)向市民开放。这套即将覆盖全市的“数字城管”系统,被 省住建厅列为全省数字城管建设的样板工程,并组织全省城管系统相关领导干部实地参观交流。
作为智慧化城管的一部分,东莞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分两期进行建设。首期是市级平台及中心城区,包括莞城、东城、南城、万江四个街道及松山湖园区,目前已完成建设,实现同步上线运行。下阶段将把第二期建设推广到全市其余各镇。
东莞“数字城管”系统平台建设主要依据住建部要求的九大核心子系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拓展,具有多个特色。
如开发城管“市民通”,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通过APP手机客户端、系统微信平台等途径,市民群众能够全方位、多渠道、更便捷、更高效地参与和监督东莞城市管理工作,实现全民城管。
又如实现了信息采集员在岗实时管理。系统通过对信息采集员GPS定位,可实现采集员的出勤工作情况管理,通过位置定位、轨迹查询及实时呼叫等手段,有效提高“数字城管”平台的工作效率及应急指挥能力。
此外,东莞“数字城管”平台共开发拓展了36个应用子系统,这些子系统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基本涵盖了大城管格局下的协同工作需求。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通过物联网等技术完善信息采集手段,使系统平台具备智慧城管基本框架。
为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畅通民意渠道,我市首届城管开放日上,市城管局还开通了12319城管热线、“市民通”APP和微信公众号,市民可以随时随地就上述区域内的城市管理问题及相关业务进行咨询、建议和投诉。